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时间: 2024-08-09 20:36:28 | 作者: nba百事通在线直播
2月28日,韩媒《》援引韩国国家级政策研究所——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报告说明,韩国应进一步增加国内大规模的公司的岗位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大企业工作岗位数量占韩国所有工作岗位数量的比例极低,仅为13.9%。
这意味着年轻人在找工作时要经历更为激烈的竞争。在韩国,每10名学生中就有7名上大学,即使在发达国家中,这也是不错的数据,但和体面的工作机会相比,这一数据明显过剩。
2月27日,韩国开发研究院发表了题为《需要更加多的大企业工作岗位》的报告,称韩国大企业的工作岗位比重为13.9%,不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等水准的一半,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美国四分之一的水平。在OECD 3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从所有工作岗位中大企业岗位的比重来看,OECD的平均值为32.2%。美国以57.7%居首位,法国(47.2%)、英国(46.4%)、日本(40.9%)等国家也超过了40%,韩国的数据基本属于“垫底”水平。
韩国开发研究院表示,韩国大企业工作岗位不足助长了韩国大学内卷现象,并逐步降低了出生率,当前韩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韩国大企业的工作岗位数量,尽可能保证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企业的规模直接影响着员工的饭碗。据统计,2022年韩国小微企业(5-9人)人均工资仅为大企业的一半,而中型企业(100到299人)的人均工资也仅为大企业的71%。相比之下,大企业的工作岗位着实更具吸引力。据韩国统计厅2023年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大企业员工月均收入为56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出头。
2021年,韩国人均收入为333万韩元,据预测,目前约为366万韩元。根据韩国职业教育平台Sanctuary Institute调研数据,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中位数为237万韩元,其中,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为240万韩元,大专毕业生为212万韩元。令人震惊的是,60%以上的毕业生收入低于每月206万韩元的最低标准;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中,有一半的人会在不久之后辞掉工作。
好的工作,年轻人挤破头都想进,但是一般的工作,大量的毕业生又看不上。故而造就了如今困顿的局面。
长期以来,韩国政策并不支持大企业壮大发展,以大型超市为例,所有在韩国境内开设的大型超市,都会受制于一套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而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格外优待。
据悉,韩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国内所有公司数的99%。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东北亚地区首席代表金相佑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在韩国,中小企业就像国家的细胞一样,它们的优势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很强,产品质量也很高。
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实际上长期处于产业政策的中心,政府每年也会向其提供相当可观的政策资金。以2019年为例,韩国政府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了22万亿韩元的支持,占到该年政府总预算的4.7%。
即便政府全力支持,但自1990年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年生产率的增长一直在逐步下降,2014年以来一直低于1%,与韩国大规模的公司的生产率差距不断扩大。
更严峻的是,中小企业不仅生产率下降,大量企业还沦为了边缘企业、僵尸企业。据悉,截至2019年,连续三年无法用盈利支付利息支出的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中小边缘公司数由2015年的1950家增至2019年的2600家,年均增幅超过7%。
持续的政策支持,过度的保护,削弱了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也留给政府一笔预算黑洞。但由于中小企业在某一些程度上来说是“”,多年来,没有人能质疑扶持政策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韩国开发研究院批判了政府这种积极“送奶”的态度。撰写报告的高级研究委员高永善表示:“如果韩国继续向中小企业提供很多支援,这一些企业就无法扩大发展,也不愿意扩大发展,这是一种‘彼得潘综合征’。”(注:彼得潘综合征是指具有某种心理健康状态的患者,他们会以童话般的态度逃避真实的生活,不愿踏入成年人的世界,也不愿做出行动。)
高永善表示,韩国政府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支援政策的必要性(如税收优惠、行业保护等),重新讨论中小企业的行业制度和对大企业的一系列限制措施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逐步扩大大规模的公司的工作机会。
研究者称,由于韩国大规模的公司无法提供数量、质量皆可观的工作机会,反向倒逼了韩国的升学和生育的压力。
韩国生育率一直在全球垫底。韩国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的总生育率(TFR)已从2022年的0.78降至0.72,降幅逼近8%。首尔去年的生育率最低,仅为0.55。
这一点不难理解,当社会上只有少数多、足够体面的好工作时,人们就会转向于先“立业”,而不是“养育后代”。
从毕业生找工作的角度来讲,他们必然希望可以进到大公司工作,因为中小企业被认为在薪酬、个人发展、产假等制度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名校毕业生在大规模的公司就业、发展、薪酬等方面显然更具优势。
这也催生了韩国私立热潮,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工作岗位,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慢慢的开始了竞争。韩国建国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尹东烈表示,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太大,再加上韩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仍然不足,因此一个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实际上决定了他(她)的终身工资水平。
内卷之下,大企业工作岗位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利益过度集中于大企业”的经济结构。高永善认为,只有大企业的劳动需求增加,才能削减大企业所享受的有限溢价。
事实上,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生活在首都圈。只是韩国非首都圈地区的萧条的就业市场,使得很多毕业生只能“被迫”留在首尔,或者“出走”海外。
他提到了去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我讨厌韩国》,该片由韩国作家张康明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女主人公“讨厌韩国”,觉得“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她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了新西兰。
太珲向记者表示,他也曾想过留在韩国,但发现,以自己的专业,在美国反而能找到更好的、更高薪且更能持续的工作。
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加强工程机械液压管路布局规范
VIEW MORE+阿特拉斯 科普柯 推出全新C系列液压破碎锤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