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时间: 2024-04-08 22:07:08 | 作者: nba百事通在线直播
麦子开始黄了,是那种夹带着绿的嫩黄,映带着村庄的颜色,给寂静的大地平添了几分坚毅的信念。到四川射洪市沱牌镇桃花村经过的这片绿,一眼望去,密密匝匝,纤细柔美,跟普通的麦子略有不同,那窈窕的身姿在轻风吹拂下荡起细微的波浪。阳光下,层层叠叠不同形状的波纹,与射洪百里农环线最美乡村路上的红、黄、蓝,辉映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同一纬度下,给人们视线造成错觉的另一片绿,却在阳光的映照下静静地等待着迟开的花期。其实,这一片迟开的麦穗,是射洪舍得酒业公司酒粮生态基地的科技实验田。
按照沱牌镇“大基地、小园区”的发展模式,以“花园式、生态型”布局打造城乡环境,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一岛、一园、一带”的空间布局,实际上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融入到一个主题,即科学谋划、科学发展。而桃花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村,最先尝到了甜头。
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垂直向上,在静静地等待花开时节。进入桃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大片大片的美人蕉。它与周边的果树和葱绿的田野融为一体,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美丽挺拔、纤尘不染,于湿绿之中透着一份清凉。它就是长在田野里的生态卫士,被人们称为“湿地美人蕉”。村民们说,自从有了它,空气变清新了,环境变美了,家里的苍蝇蚊子也少了。
抬眼望去,村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田间地里生机盎然,俨然一幅“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样子,这一切都得益于“湿地美人蕉”散发出来的生态能量。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生态治理污水的法宝。这个被称为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程,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工艺, 根据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再生潜力,防止环境再次污染,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废水处理方式。不但节省投资,后期管理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景观效果好,可以产生适当的经济效益,而且处理后的水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今,桃花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在管道的引导下进行污水收集,经过人工格栅、厌氧池流入人工湿地,即植物根系下面,然后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最终使污水得到净化。
作为一个偶然行走乡间的旁观者,没想到的是仅眼前收获的这一片绿,就能完全满足桃花村村民日常生活的污水处理,顿生无限感慨:这桃花村着实太美了,这里的村民也太有福气了。
可就在6年前,这里土地荒芜,人口流失,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桃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仲洋说,要摘掉贫困的帽子,改变桃花村的命运,必须发展产业。但发展产业必须与生态文明同步,不能盲目跃进。
2016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就开始谋划扶贫产业项目。经过多次考察,引进四川景天福泽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果种植,当年就获得收益。2019年桃花村开始在柑橘基地里套种油葵100余亩作为试验,成功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赢,油葵成了桃花村的“致富花”。
2021年,一条穿过水果基地,长2514米,拥有5口蓄水池、7座机耕桥、1800米的配套涵管、12处梯步的排灌水渠建成,彻底解决了桃花村水渠老化、排水不畅、灌溉能力弱的尴尬境地。四川景天福泽农业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谭伦东说,排灌水渠的建成,有助于土壤排水,降低果园湿度,提高水果质量。果园湿度降低以后,土壤的通透性将提高,有助于提升水果品质。
昔日的贫困“水淹村”变成了富裕的花果村。桃花村在脱贫的同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实现了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如今,油葵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余亩,实现成片种植,惠及100余户村民。待到油葵花竞相绽放的季节,成片成片的油葵花美不胜收!
张仲洋说,下一步就是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举办油葵花节,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桃花村的改变,为沱牌镇后来的产业布局指明了方向——“花园式、生态型”。而桃花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达标指数,只有全方位的改变,村民们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
从“示范先行”到全面铺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诸如空气质量、噪声污染、达标排放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曾经的垃圾山、臭水坝变身为绿地公园,而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之中,无不透着相关部门高度的责任感和步履如坚的决心。
就在不远处的地方,由射洪川能环保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年发电量约10364万度的“射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它承担了射洪市,以及大英县全境、蓬溪县10个乡镇约180万人口的生活垃圾处置工作。
说到垃圾焚烧,大家一定会认为臭气熏天、浓烟滚滚。其实不然,在这里,厂区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设备正在运行,工作人员在观察和记录仪表里的数据。车间外,垃圾正通过进料口送入焚烧炉,在800至1000摄氏度的温度下充分燃烧。焚烧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在汽轮机中实现热能向电能转化,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告别粗放式的填埋,迈向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体系,这是一次彻底的蜕变,更是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福祉。
健康的生活不但需要科学的评判指标,更是要把不利的因素排除在外。处置医疗废物就像是一次次“排雷”,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次生污染。在射洪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空旷的车间里,一袋袋打包完好的黄色塑料袋正通过运料箱输送到高温灭菌炉。
负责人说,这些医疗废物由专人专车收运后,经过破碎、消毒和134度临界点的高温灭菌处理等流程,再通过出料输送机送至运输车,送往下游公司用于焚烧发电;而一些不能及时处置的医疗废物,则被送往冷库暂存,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完毕。这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医疗废物最环保的方式。
射洪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于2020年1月投入试运行,设计年处理医疗废物730吨,承担着射洪市区域内50余家卫生院、200余家诊所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该中心未建成前,全市所有的医疗废物整车送往遂宁处置,增加了运输途中次生污染的风险。建成当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经过两年多的磨砺,公司发展已步入正轨。
离开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我们来到射洪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进入厂区,在花草的簇拥下,沿着干净整洁的小道,跟随厂长金英的步伐,了解污水处理的整个工艺流程。
从粗格栅到细格栅,再到曝气沉砂池、生物池、消毒池……城市生活污水经过这一道又一道的工序,变得清澈见底了。金英介绍,我们肉眼看着是清澈了,但还必须通过最后一道关口的合格检测,才能排放到涪江。整个操作过程,都是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
这个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射洪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废水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服务面积为31.69平方公里,覆盖20.1万人,所有的工艺流程和排放标准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同样,位于滨江路中段的另一个污水处理厂,担负着射洪市主城区30多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沿江而建的这两个污水处理厂,依托着涪江,构成城市的一道生态屏障,这是射洪人的福气。
一天的参观走访结束了。回到城市里,耳旁传来收潲水的声音。这个低沉委婉的声音带着平静的语气,好似在跟谁唠家常,又像是在诉说一天的辛劳。抬眼望去,存放餐厨垃圾的桶并排齐整地放在一辆货车上,不时有穿着工作服的餐馆工作人员提着桶朝着这个临时收集点走来。
“诗里酒里,射洪等你!”这不单是对外宣传的标语,更是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美丽。
去年,“六街两广场”改造工程实施完工,市区旧貌换新颜。人们惊呼:街道亮了,道路变整洁了,射洪变漂亮了!同时,城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这是因为面对洁净的街道,人们有了自觉自律的意识。如今,行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抬眼便能望见绿,芬芳灿烂的花草更是遍布在各个十字要道,花园城市已见雏形。
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水面上,给涪江披上一道金色的飘带。微风起,泛起阵阵波纹,侧耳细听,那缓缓流淌的水声节奏有序,像轻柔梦幻的小夜曲,又似在低吟浅唱、呢喃自语。站在河堤打鼓滩电站眺望对岸,位于洋溪镇水洲坝村的河东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掩映在绿树之中,与滨江路中段的污水处理厂、王爷庙村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遥相对应,共同担负起射洪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涪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一条江承载了射洪人太多的心事,依水而居的人们遇到高兴事到河边走走,遇到悲伤的事也来河边叙叙。漫步河堤,清澈碧绿的河水荡着轻柔的风送来丝丝暖意,让人沉醉其间。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平静日子里那些闲散的脚步,带着抒情般的愉悦与欢笑,与清晨矫健的步伐一脉相随。同时,它沉默着,从不向我们吐露心事,而我们又将何以回馈?
从源头到末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链,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根链条上。保护环境,文明生活先行,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生活等等,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就是在践行行动。而城市与乡村融合共生,不但催生美丽乡村建设,也使城市面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是一座城市应有的生活态度。我们的样子,就是一座城市的样子。
王旭全,四川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美术评论发表于《四川日报》《西藏日报》《西文地理》《中国民族》《星星诗刊》《诗歌月报》《四川美术》《现代艺术》等,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人在尘世》《我的子弹不转弯》《天使望故城》。
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加强工程机械液压管路布局规范
VIEW MORE+阿特拉斯 科普柯 推出全新C系列液压破碎锤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