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时间: 2024-11-03 18:34:18 | 作者: nba百事通在线直播
■在某些时候,速度快、质量好、能耗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即三个目标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但数字化、高端化可以打破“不可能三角”,新发展理念重塑了速度与质量的逻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并不一定等于低速度。因为,速度与质量不再是一对矛盾,而可以兼得。
在发展初期,没有一定的速度,难以实现量的积累、规模的壮大。但仅靠速度和数量,又难以甩掉“大而不强”的帽子。因此,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上海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放下速度焦虑,从关注速度规模,转而谋求质的飞跃。
习指出,要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党的二十大发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号召,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多月前,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负责人来到中国,一口气签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金额超过21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总部在上海的中国船舶集团拿下了这批订单。其中,4艘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双燃料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
3年前,同样是沪东中华击败一家外国船企,拿下卡塔尔石油公司LNG船超级大单,金额超200亿元,创中国造船业出口纪录。
这家诞生于黄浦江畔的船厂屡创纪录。不为人知的是,如今大卖的高端船型,20多年前上马时,曾引发不少反对声。
上世纪末,国内沿江沿海滩涂上,大大小小的船厂林立,散货船产能严重超过标准。沪东中华总经理陈军回忆说,考虑到散货船无序竞争、门槛较低,管理层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主动放弃低端船型,向LNG船进军。LNG船被誉为“海上超级冷冻车”,是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之一,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附加值高,也符合世界清洁能源发展趋势。
然而,厂里一些老师傅却不理解:“放着眼前的钱不赚,去搞那些不着边的东西!”特别是2006年前后,行业迎来大牛市,造一条散货船能赚1000万美元。相比之下,进军LNG船之路步步坎坷,储存LNG的殷瓦钢薄如蝉翼,焊接难度极大,1名焊工光培训费就要30万元。
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是任何企业都逃脱不了的规律。传统产业并不意味着低端,不断迈向高端化,是制造业企业提升价值的战略选择。
2008年4月,经过10年拼搏,沪东中华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号下水。媒体惊呼,1艘船的价格超过了2架波音737飞机!
“大鹏昊”船如其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上海制造的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也是中国造船业向高水平发展转型迈出的坚实步伐。
作为国内唯一的LNG船厂,这些年,沪东中华成立了LNG技术研究所,接连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LNG全系列新产品的覆盖。最近10年,沪东中华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536%。“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撒手锏。”陈军说。
国际买家发现,沪东中华推出第四代LNG船时,与全球最新船型基本同步。到第五代LNG船,与国际同行各有所长。计划在今年推出的第六代LNG船,将领先同行。
凭借自身核心竞争力,沪东中华去年拿到38艘LNG船订单。每条LNG船的价格,从1.9亿美元一路涨到2.5亿美元,收益超过4—5条大型散货船。目前,沪东中华高端船型订单占比超过90%,有力抵御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带来的冲击,并带动长三角上百家产业链配套企业一同迈向价值链高端。
冲破“低端锁定”困局,勇于迈向高端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成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国家间的竞争,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少数关乎制造业“质”的高点上。江南造船建造的航母福建舰去年下水命名,外高桥造船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年出坞。上海将成为全世界唯一集齐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的城市。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人们对速度与质量的看法也在改变。我们曾坚持速度优先,并以速度为傲。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上涨的速度接近10%。企业通过加大资源投入,甚至横向并购,加快规模扩张,实现赶超发展。
但中国人素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单纯追求速度,不如夯实质量、提升利润。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核心竞争力、注重发展的质量。从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全球品牌500强榜等榜单看,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较10年前有了成倍增长。
相对应的是,近几年企业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理念:长期主义,即放弃为追求眼前利润而进行的短期行为,坚持做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事,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对速度与质量的“二选一”,长期主义者们已经作出了抉择。
4月的上海车展,人流涌动。观察者发现,人气最火爆的展台不再是进口品牌,而是国产品牌。这在上海车展举办二十届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国际汽车巨头们惊叹:短短3年,中国竟涌现出这么多本土品牌,推出了如此震撼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下转7版(上接第1版)中国有着非常大市场优势,各种类型的产品的供给,早已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阶段。当数量的供给十分充分,比拼的就是质量。而消费者关注的“质量”,不单单是产品的质量,更在于能否满足所需,是否令人怦然心动、心中“种草”。
这些因素,让今天的很多企业不再牺牲质量追求速度。智能化和数字化,为公司可以提供了重要抓手,可以摸准买家心思、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好卖畅销,避免产品变成库存和亏损。
走进临港的上汽乘用车工厂,477台焊接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拾取零件、组装焊接车身;70多台喷涂机器人可进行14种颜色的共线涂装……在这座无人工厂,平均每76秒下线种车型可共线生产,同时装配上百种不同配置的整车。
上海另一家汽车动力系统企业,在数字化软件驱动下,各生产环节“神机妙算”,200余款产品共线小时。
人们往往认为,品牌、产品、渠道是公司竞争的关键。实际上,效率才是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实施智能化改造,让“机器换人”,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在上海评选出的100家智能工厂中,汽车领域就有22家。汽车产业的工业公司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人,而且还在不断提升。
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需要持续的效率改进,即劳动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重的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逐步摆脱要素投入带来的增长。数字化作为最具变革性的力量,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
一些企业发现,自动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立竿见影,而数字化改造的效果初期并不明显。换个角度看,数字化改造是要让数据驱动融入生产经营全链条,其融入、整合、赋能有一个探索过程,能否实现高效协同、降本增效,不仅考验企业自身驾驭数字化生产管理的水平,也有赖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实际上,传统制造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升级,还不仅是生产制造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在于“生产—技术范式”从制造商主导的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模式,转向消费者主导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个性化的。如何满足“Z世代”“新中产”“银发族”的不一样的需求?上海财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崔丽丽说,企业一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对消费体验的创新和打磨、对个性化需求的钻研与取悦。
数字化有助于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实现从产业链、供应链到计算机显示终端的全链路协同,并逐步将价值链上的各种要素以高效率方式组织起来,让企业运行效率极大提升,成本极大优化,决策质量极大提升。
上海正通过“工赋上海”行动,打造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培育“工赋链主”企业,加快制造业“数字蝶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规模小的时候,速度就是效率。规模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质量就是效率。因为任何一个低质量的决策、低质量的产品、低质量的管理能力,都可能让企业损失几十上百亿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如是说。
智能化、数字化新工具,让公司能够耳聪目明,少走弯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并不一定等于低速度。因为,速度与质量不再是一对矛盾,而可以兼得。
对待环境的态度如何,是判断发展理念成熟与否的重要维度,也是检验发展质量的标准之一。
一度,我们为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牺牲环境。在那些狂飙突进的岁月里,火电厂冒出黑色浓烟,成为污染大户。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认同一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快速地增长。当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之后,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更是发生了根本变化。
煤炭被称为地球上最脏的能源。然而,创立于上海的申能造出了全世界最清洁的电厂。绿色化,是申能和不少工业公司的努力方向,也是上海“水晶天”慢慢的变多的重要原因。
站在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上远眺,十几公里外的长江口,申能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的烟囱清晰可见。这里曾以一度电消耗276克煤的水平,打破世界纪录,被国际能源署盛赞为“全球最清洁的火电厂”。
申能并未止步。经过数年攻关,技术团队完成了一种高低位布置的双轴发电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煤电行业素有“10克煤耗一代技术”的说法,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煤耗下降一两克就是很大的进步。基于“高低位”技术设计的安徽平山电厂二期工程,高位机轴系布置在82米处,可节约85%的蒸汽供热管道,节省9000多万元管道费用,并明显提高机组热效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让机组设计煤耗仅为251克/千瓦时,比同期最先进的两次再热百万机组煤耗进一步下降15克以上。
为了攀上“251”高峰,申能抽调专业骨干,现场攻关解决技术首次应用带来的难题,并开展精细化调试。
冬日的濉河静静流淌,河畔的申能平山电厂二期工程现场爆发出欢呼声。经过3年的建设,去年12月13日,机组性能测试结果出炉:额定工况机组供电煤耗仅249.31克/千瓦时,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按照年发电量70亿千瓦时计算,相比同期最先进机组,全年可再节约标准煤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
中国是煤炭大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过半,80%的碳排放源于煤炭。申能探索的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对全国能源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在某些时候,速度快、质量好、能耗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即三个目标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但数字化、高端化可以打破“不可能三角”,慢慢的变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上海“四大金刚”之一、70多岁的上海电气汽轮机厂,在上海电气数科帮助下做改造,借助“星云智汇能碳双控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增产与节能共同推进。预计每年可节省600万元电费,5年即收回投资所需成本……
钢铁行业曾是能耗大户。中国宝武近年来全力发展低碳冶金技术,积极研发高端技术,投运全球首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固体燃料消耗下降约30%,碳减排超20%。
“绿色化与数字化一样,都是推进高水平发展最重要的变量因素。”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分析说:“过去排放没有成本,现在环境成本一直上升,企业的成本收益框架变了,绿色化的价值就产生了。”
最近10年,上海每年淘汰落后产能500至1000项。今年年初,上海首批零碳创建标杆企业公布。未来,更多企业将加快变“绿”。
新发展理念重塑了速度与质量的逻辑关系。诸多实践显示,沪上企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持续用力,塑造自身竞争力,追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而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之变,也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又一场深刻变革。
在某些时候,速度快、质量好、能耗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即三个目标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但数字化、高端化可以打破“不可能三角”,新发展理念重塑了速度与质量的逻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并不一定等于低速度。因为,速度与质量不再是一对矛盾,而可以兼得。
DS-太平洋汽车
VIEW MORE+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加强工程机械液压管路布局规范
VIEW MORE+阿特拉斯 科普柯 推出全新C系列液压破碎锤
VIEW MORE+